網站地圖聯系我們English中國科學院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 > 科學傳播 > 科普園地 > 粒子物理
專題:形形色色的原子模型——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
2009-07-23 |文章來源: | 瀏覽次數:  |

從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道爾頓(J.John Dalton ,1766~1844)(右圖)創(chuàng)立原子學說以后,很長時間內人們都認為原子就像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實心球,里面再也沒有什么花樣了。

從1869年德國科學家希托夫發(fā)現陰極射線以后,克魯克斯、赫茲、勒納、湯姆遜等一大批人科學家研究了陰極射線,歷時二十余年。最終,湯姆遜(Joseph John Thomson)發(fā)現了電子的存在。通常情況下,原子是不帶電的,既然從原子中能跑出比它質量小1700倍的帶負電電子來,這說明原子內部還有結構,也說明原子里還存在帶正電的東西,它們應和電子所帶的負電中和,使原子呈中性。

原子中除電子外還有什么東西? 電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? 原子中什么東西帶正電荷? 正電荷是如何分布的? 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東西是怎樣相互作用的? 一大堆新問題擺在物理學家面前。根據科學實踐和當時的實驗觀測結果,物理學家發(fā)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,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原子模型:

 行星結構原子模型|中性原子模型|實心帶電球原子模型|葡萄干蛋糕模型|土星模型|太陽系模型|玻爾模型


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    備案序號:京ICP備05002790號
地址:北京市918信箱    郵編:100049    電話:86-10-88235008    Email: ihep@ihep.ac.cn